AI写论文,AI评阅!AI顶会ICLR完成「AI闭环」,1/5审稿意见纯AI给出
在号称「史上最严管控AI」的顶级会议ICLR 2026上,评审区却悄悄被大模型攻占。每五条审稿意见里,就有一条几乎全由AI一键生成。当作者怀疑评审是机器人写的、审稿人又怀疑论文是模型拼的,同行评审这台「科学秩序的发动机」,正一点点滑向一场没人承认、却无处不在的
在号称「史上最严管控AI」的顶级会议ICLR 2026上,评审区却悄悄被大模型攻占。每五条审稿意见里,就有一条几乎全由AI一键生成。当作者怀疑评审是机器人写的、审稿人又怀疑论文是模型拼的,同行评审这台「科学秩序的发动机」,正一点点滑向一场没人承认、却无处不在的
经历了多次重要变革,如1919年强化社会议题评论;1966年推动出版流程现代化;1980年首次推出电子出版形式。
2025年10月28日,欧盟食品安全局就活性物质苯并双环酮(benzobicyclon)的农药风险评估发布同行评审。……(世界食品网-www.shijieshipin.com)
2025年10月27日,科睿唯安进行了更新,在此次更新中,科睿唯安最终将《Cureus》从其主期刊列表(Master Journal List)中移除,也就是说,《Cureus》将不再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,也不会再获得影响因子。
同行评审是“科学共和国”中最重要的契约:无处不在,高度同质化,是当今资源分配的关键程序,但又几乎令所有人都不满。上月底(本文发表于2024年10月),韩启德老师在50平方论坛上评论,“同行评审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,只能说是最不坏的办法。”
美国肝病研究学会(简称AASLD)是致力于预防和治疗肝病的科学家和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领导组织。通过教育会议、培训项目、专业出版物以及与政府机构和姐妹协会的合作,促进肝脏病学的科学和实践。旗下出版物包括:
开放获取是推动开放科学的核心要素,旨在让读者免费获取研究成果,鼓励科学合作与交流。《柳叶刀》系列期刊提供多种开放获取发表方案。我们的使命是发表最好的科学研究,以创造更好的生活。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,就是为那些在《柳叶刀》系列期刊发表开放获取文章的作者提供支持
格陵兰鲨(Somniosus microcephalus)是海洋中最神奇的生物之一,能活400年以上,体长可达3米(约10英尺)。2025年2月,一篇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论文发表在bioRxiv平台上,揭示了它长寿的关键。研究团队发现其独特的基因机制,不仅能
“中国天眼”(FAST)高质量开放运行取得的系列重要科学成果中,FAST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研究成果论文于2022年1月6日在《自然》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。图为“中国天眼”全景。新华社发
唑啉草酯(主要商品名″Axial″)是一种用于防除冬春季谷物田禾本科杂草的芽后除草剂,其作用机制为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(ACCase)。该物质于2016年在欧盟获批,但批准附带了特定条件:要求申请人先正达在唑啉草酯被正式归类为生殖毒性类别2(H361d,怀疑对
画面中的立方体代表着电子神经元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大模型参数”,每个神经元都在向着深层次方向探索。红色的线代表关键的核心信号,而白色的线则意味着发散的探索。最终,所有的探索都会变成电子神经元之间的链接,最终完成对问题答案的探索。
可随着研究深入,这种过时的印象早已被颠覆,大量证据证明他们和现代人类一样,拥有高度智能、复杂文化,还饱含丰富情感。
2025年9月17日,国际顶级学术期刊《自然》用封面文章的篇幅,将聚光灯对准了中国AI公司深度求索的研究成果DeepSeek-R1。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技术发布,而是首个经过同行评审的主流大语言模型亮相,通讯作者、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峰带着团队,用纯强化学习框架和惊
DeepSeek前两天在Nature见刊的论文《DeepSeek‑R1 incentivizes reasoning in LLMs through reinforcement learning》证明了不用人工标注推理轨迹,仅凭可验证的最终答案与纯强化学习,就
这些年,AI就像个飞速成长却不爱写作业的天才少年,成果一堆,可谁也说不清那黑箱子里到底藏着多少真功夫!直到今天,DeepSeek把名字刻在了Nature的封面上,我才猛地觉得,AI领域的野生时代,好像要翻篇了!
模型 论文 同行评审 deepseek nature同行评审 2025-09-19 16:24 6
以前AI大模型出成果,要么甩个基准测试高分,要么发篇预印本就完事,总少点让人踏实的硬背书。可这次不一样,DeepSeek的论文,居然拿下了Nature的同行评审!
论文 同行评审 deepseek de nature同行评审 2025-09-19 16:11 6
画面中的立方体代表着电子神经元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大模型参数”,每个神经元都在向着深层次方向探索。红色的线代表关键的核心信号,而白色的线则意味着发散的探索。最终,所有的探索都会变成电子神经元之间的链接,最终完成对问题答案的探索。
9月17日深夜,今年1月引发全球轰动的开源AI大模型DeepSeek-R1,在经过8个多月严格的同行评审之后,登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《自然》杂志封面,成为全球首个经过同行评审的大语言模型。
DeepSeek再次引发关注。9月17日,由DeepSeek团队共同完成、梁文锋担任通讯作者的DeepSeek-R1研究论文,登上了国际权威期刊《自然》的封面。该杂志直言:目前几乎所有主流的大模型都还没有经过独立同行评审,这一空白“终于被DeepSeek打破”
与此同时,DeepSeek-R1正式成为全球首个经同行评审的大语言模型。《Nature》高度评价,“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流程无疑有助于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,几乎所有大模型都没有经过独立同行评审,DeepSeek打破了这一空白。”